2018年上半年全區共成交各類技術951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金額95.5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技術項數下降28.92%,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增長40.93%。
其中,全區各盟市地區間完成各類技術交易65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3464.6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09.68%和803.59%。
全區輸到區外技術72項,輻射到11個省、市、自治區;實現合同金額12081.63萬元,同比,技術項數是上年同期的2倍多,技術合同成交金額是上年同期的3倍多。
全區吸納區外技術814項,主要來源于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及國外,全區共投入吸納技術資金920360.60萬元,同比,技術項數下降36.46%,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增長36.90%。
技術交易特點:
1技術合同類別全 化學、材料、物理等學科居世界前列,鐵基超導材料保持國際最高轉變溫度,量子反?;魻栃?、多光子糾纏世界領先,中微子振蕩、干細胞、利用體細胞克隆獼猴等取得重要原創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衛星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上海光源、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為我國開展世界級科學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質技術基礎。 2各盟市輸出技術不均衡 2018年上半年,全區8個盟市地區輸出技術137項,實現合同成交金額35546.17萬元,分別占全區認定技術合同項數和金額的97.86%和78.83%。而輸出技術獲得技術交易金額位居前三位的地區分別是呼和浩特、赤峰及呼倫貝爾。其中,呼和浩特地區成交技術合同金額31156.92萬元,位居第一位,是上年同期的12倍;是其吸納技術投入資金的1倍多。赤峰成交技術合同金額1226.20萬元,居第二位,同比增長24.36%;其上半年未吸納技術進入該地區。呼倫貝爾成交技術合同金額1118.14萬元,居第三位,占全區輸出技術獲得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的3.15%;其吸納技術投入資金18.14萬元,僅占其輸出技術獲得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的1.62%。興安盟和阿拉善盟地區上半年輸出技術為0項,其分別投入資金1100萬元和1214.14萬元引進了技術。 3技術賣方參與多 2018年上半年,全區共5類機構參與技術交易活動,較為活躍的是事業法人和企業法人。其中,事業法人交易了75項技術,居第一位,占全區上半年技術交易認定登記項數的53.57%;企業法人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金額33285.29萬元,居第一位,占全區上半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金額的73.81%。 事業法人中的科研機構輸出技術65項,同比增長124.14%;其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實現8936.73萬元,是上年同期的4倍多,占全區上半年技術交易金額的19.82%;高等院校輸出技術8項,實現合同成交金額240.4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0%和353.62%。 企業輸出技術實現合同金額33285.29萬元,居第一位,同比增長160.52%,占全區上半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金額73.81%。其中內資企業輸出技術53項,實現合同成交金額24911.76萬元,分別占企業輸出技術項數與成交金額的92.98%和74.84%,占據企業類別里的第一位。 企業法人引進國外技術3項,投入資金9547.69萬元,分別占企業技術交易量的5.26%和28.68%。 4技術領域涉及廣 2018年上半年,全區共有9類技術領域進入技術市場交易平臺。農業領域技術交易金額實現11446.52萬元,居第一位,是上年同期的131倍多,占全區上半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金額的25.38%;先進制造領域交易8613.55萬元,居第二位,同比增長40.28%,占全區上半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金額的19.10%;航空航天領域交易8527.40萬元,居第三位,是上年同期的473倍多。 5知識產權技術交易上升快 2018年上半年全區知識產權涉及5類,分別是技術秘密、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植物新品種及生物醫藥新品種,共成交63項技術,實現合同金額34399.72萬元,同比增長142.31%和164.16%,分別占全區上半年認定登記技術合同交易項數和成交金額的45%和76.28%。其中專利技術成交金額居第一位,實現了14240.00萬元,同比增長218.8%。 6各盟市認定登記量不穩定 2018年上半年,全區12個盟市技術市場管理機構共認定登記各類技術合同140項,實現合同成交金額45093.8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33.33和197.64%。其中有10個盟市地區參與了技術交易活動,烏海與錫林郭勒盟地區未出現技術交易行為。
(內蒙古自治區技術市場管理辦)